新闻资讯

往届回顾

聚焦苏州创博会:看抢抓创意经济的“姑苏行动”

    中国江苏网4月28日讯 这是一个创意主宰的时代。

    “创意具有裂变效应,一盎司创意能够带来无以数计的商业利益、商业奇迹”。正如专家预料的,创意经济正在成为新时代经济发展核心驱动力。目前,全世界创意经济每天创造220亿美元,并以5%的速度递增。无论你身在何处,都会感受到创意经济的无穷魅力。

    踏入全球创意时代,全球许多城市争先提出建设创意城市和文化之都,为自己插上再次腾飞的翅膀。对于拥有2500多年文化积累的苏州来说,抓住创意时代的机遇,实现城市发展的转型,更是尤为紧迫。

    作为国内首个以文化创意设计为主题的博览会,4月19日至22日,第二届中国·苏州文化创意设计产业交易博览会在金鸡湖畔炫彩开幕,来自美国、英国、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近300家国内外企业集中展示了优秀的创意设计理念、产品和服务,绽放出创意时代的苏州。

    “作为一个起步晚、起点高的全国性展会,创博会承载着苏州抢抓创意经济的期待,是苏州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重大举措。”苏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蔡丽新表示,苏州将充分发挥吴文化资源优势、经济社会发展优势、区域区位优势,在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规范化、精品化上下功夫,真正把创博会打造成国内文化创意设计行业交流和产品交易的平台,为推动文化产业振兴、加快文化强市建设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创 意·精彩纷呈

    机器人“文艺青年”

    昆山展区的“塔米”智能机器人吸引了不少人眼球,“塔米”约40厘米高,左手拿“画笔”,右手托着画板,脑袋上的摄像头则是它的“眼睛”,游客只要站在它面前,不到1秒钟它就可记住游客的形象,随后几分钟就能画出一幅生动的黑白肖像素描,让市民啧啧称奇。

    据介绍,“塔米”出生在昆山,是一个集成视频监控、远程遥控、实时联网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智能机器人,不仅可以通过摄像头作画,还可以唱歌、跳舞、说英语、算术,为儿童提供娱乐、看家护院。不仅如此,其他型号的机器人还可以将图片拍下,实时传到网上、主动报警,还可对老人进行简单看护。 据悉,“塔米”的售价为5.8万元一台,目前中国已有一小部分家庭在使用。

    除了这名“文艺青年”,创博会上还有世界上第一台蛇形结肠内窥镜机器人,可以自由出入肠道治病,更有京剧机器人、街舞机器人、迎宾机器人,各有才能,异彩纷呈。

    9D电影好刺激

    在凯斯普尔展区,想尝试9D电影的游客早就排成长龙,记者也现场体验了一回。据介绍,9D电影就是视觉上的3D效果与现实中的身体互动结合起来。在互动环节,游客戴上3D眼镜后,眼前出现逼真的怪物形象,而手里只要握住虚拟的“刀”,轻轻一挥就可把蜘蛛、毛毛虫等怪物砍退。另外还有专为儿童设计的森林接水果游戏,明明手中空无一物,却可以享受接水果的乐趣。

    而在虚拟环节,游客坐在可上下左右转动的座椅上,随着情景的变化不断移动,隧道、悬崖、水底……各种异世界的景象历历在目,耳边不时传来配合音效与喷气声,逼真、刺激、惊险的感官体验让游客尖叫连连。

    互动广告屏

    在中国艾菲奖展区,一块可以现场互动的广告屏幕吸引了不少市民眼球。这块广告屏幕名叫“stikus frame”,由三星鹏泰公司开发,有不同的尺寸。市民通过与摄像头相连的广告屏幕可以自拍,屏幕上还放置着两个可自由移动的圆形透明“印章”,分别标有打印、邮件图案,只要将自己的照片拖到印章附近,就可将照片现场打印或发送出去。将照片轻轻往上一推,就可以出现在墙上的大屏幕上,让市民也体验一次做“广告模特”的感觉。

    这一系列广告展销互动平台还有“stikus wall”,目前在韩国、欧美应用较多,在中国各大城市也开始应用。

    巧克力玩雕塑

    在欧盟展区,比利时著名巧克力雕塑家Brice Derbecourt 在现场进行了巧克力雕塑表演,表演可谓“色香味”俱全,展台前始终人满为患,Brice Derbecourt 技艺精湛,一个普通的巧克力蛋,嵌上鸡冠、安上翅膀,转眼就变成一只可爱的公鸡。Brice Derbecourt说,这是一种文化,把巧克力做得美观,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勾起人们的食欲,也能吸引市民亲自体验巧克力艺术品的创作。

    与此相映成趣的是文博展区中苏州文庙带来的碑拓表演,表演人员先在碑文上覆上浸湿的宣纸,然后用鬃刷轻刷宣纸,然后嵌入碑刻凹凸处,等宣纸微微发干,开始用拓包上墨,拓文便在一次次用拓包轻拍后逐渐清晰,不少小朋友在一旁看得津津有味,表示以后课余要去苏州文庙亲自体验。

    专业性越来越强 搭建文化创意产品交易平台

    镜头:4月20日,第二届创博会产业推介对接会举行,多个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在现场进行项目推介。产业推介对接会作为本届创博会的重点活动之一,旨在交流与推广文创产业项目,通过现场和在线交易完成创意设计理念、服务和产品的转化,并进行意向性合作探讨,以谋求文化创意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此次产业推介对接会汇聚了数十家文创设计机构,推介项目种类繁多、精彩纷呈。推介对接会现场采用访谈与演讲相结合的形式,对各个推介项目进行介绍与展示,特别设置的自由交流环节,为各项目的进一步洽谈与协商提供了深入交流的平台。推介会上,18个项目进行了现场签约,签约金额达13.4亿元。参加签约仪式的苏州公爵琴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军华说,通过创博会这个平台,公司选中了昆山锦溪建立一个研发基地,总投资2.4亿元,3年内将建成一个结合观光、旅游功能的研发中心,“在这里,人们可以看到钢琴是怎样由9000多个零件组合而成的。”

    解析:短短4天的时间,吸引观众13万人次,其中专业观众1万人,更有高达15亿元的成交额,苏州创博会的关注度之高,对接成功率之高,都超出了预期。这些成果,得益于创博会专业化的办展理念。

    苏州创博会从首届开始就明确,不能再走别人走过的路,一定要有所突破,以创意设计为抓手,寻找在各个行业中以创意设计见长的企业进入展厅。对于苏州创博会的定位,主办方曾这样表述:这是一个产业展,不是产品展;这是一个企业展,不是政府展;这是一个专业展,不是综合展。

    为了体现这一办展原则,创博会在招展过程中侧重选择了一批通过创意设计领域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和作品,并安排了专门的展区进行展示,如原创设计区、原点工业设计展区、高世工业设计展区等。德国红点奖和if奖是世界齐名的国际工业设计大奖,被誉为设计界的“奥斯卡”,乔布斯就曾经在红点奖的颁奖典礼上推介过他的新产品,在本届创博会上,多个荣获两项大奖的设计作品隆重亮相,将国际最优秀和前沿的工业设计作品以及这些作品传递的科技创新理念推介给观众,有效提升了展会的品质和专业性。

    创博会特别设立了万人人才交流区、金融创新服务区、大学生创意设计展区,为参展企业提供综合配套服务,帮助企业寻找合作伙伴以及人才、资金。 

    影响力越来越大 展示全球最新创意风潮

    镜头:在本届创博会最受观众瞩目的欧盟馆,展区汇聚了15名来自欧洲著名设计师的作品,其中包含了精品抱枕、现代壁画、雕塑、珠宝设计等等精彩纷呈的设计门类。曾经给英国王妃凯特、荷兰马克西玛王妃和章子怡、李冰冰设计帽子的知名设计师Elisabeth Koch带来了15顶最新设计的帽子,式样奇特新颖又美观大方。参观者可以在现场参加“封面女郎”活动,报名后可以试戴心仪的帽子,或者让设计师为其挑选帽子、根据个人特点设计形象,并可拍摄杂志封面效果照,成为梦想中的封面女郎。Elisabeth Koch说,她来这里是想为苏州带来最新潮的国际时尚元素,展示自己的设计,给中国女孩带来来自欧美的创意设计 。

    解析:作为国内首个以文化创意设计为主题的博览会,苏州创博会的连续举办,营造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和环境,对促进全国文化创意领域的交流与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

    文化部选择在苏州举办全国性的创意设计产业交易博览会,是因为苏州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面的样本价值。苏州是国务院首批命名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人文底蕴深厚,文化源远流长,拥有大量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悠久的历史赋予苏州丰富的文化资源,苏州人更是用创意将这些文化资源铸造成一个个响亮的品牌。在文化产业大发展的大潮中,以古朴风雅著称的苏州城,积极地走上了产业化之路,在鼓励新兴文化产业加大投入和开发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同时,给传统文化产业安上“创意引擎”,利用创意的杠杆,探索出一个符合现代市场规律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模式。近年来,苏州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5%,2012年全市文化产业营业收入2600亿元,在全市GDP中占比超过5%。

    创博会在苏州“横空出世”,立刻吸引了来自全国和世界的目光。首届展会就吸引了来自比利时、法国、德国、荷兰、奥地利、西班牙、瑞典、意大利、日本等 1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 245家企业参展。本届创博会共有近300家来自欧洲、美国、韩国、新加坡及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以及北京、上海等城市的企业参展,其中,国际和港台参展企业展区面积约占20%,较首届大幅提升,更好地体现了展会的国际性和融合性。

    本届创博会同期举办的中国大学生创意设计大赛同样在全国高校引起强烈反响。共有清华美院、中央美院、广州美院等近350所高校积极参与,参赛学生近5000名,参赛作品近万件。苏州创博会官方合作媒体、视觉中国苏州站负责人汪光立告诉记者,在此次大赛的发动阶段,主办方走访了30多所重点院校,许多高校直接把参赛内容代入教学,近万件参赛产品中有近5000件为产品设计,部分得奖作品最后直接被企业购买,在全国尚属首例,被各大媒体争相报道,进一步打响了创博会的品牌。

    前瞻性越来越强 树立创意产业发展风向标

    镜头:本届创博会上,由王小慧艺术中心与姑苏区政府承办的“文化创意与古城、古镇、古街保护发展”圆桌会议,引起了与会者的关注。“圆桌会议”邀请国内外的专家、投资机构、开发运营团队与苏州“三古”项目的政府主管部门对接互动,以主题演讲、课题研讨、互动交流的形式着力寻找文化创意与古城、古镇、古街的保护发展在苏州的结合点,探索形成多方互动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为政府、企业机构在保护发展古城、古镇、古街文化提供实战新思路、孕育新机会。据其负责人介绍,以后每年将会举行几次“圆桌会议”,每次会议都将围绕一个课题或一个古城改造项目进行专家研讨和项目对接,真正为苏州创意产业做点实事。苏州的文化创意产业与“三古”文化保护融合发展。

    解析:除了全面展示当今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的新内容、新技术、新成果,创博会请来了文化创意领域的专家,以国际化的视野,为中国文化产业指明未来的发展方向。在首届创博会上,组委会特邀全国政协厉无畏副主席和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霍金斯共同出席开幕式并在高峰论坛发表主旨演讲,形成“头脑风暴”,促进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经济的进一步提升和发展。

    “近水楼台先得月”。借创博会举行之机,整合全中国创意智慧,进一步推动苏州市的创意产业发展,使苏州由经济大市、制造业大市,进一步发展为创意设计大市。业内人士认为,近年来,苏州的创意设计业可谓日新月异,在这一领域中一直保持着全省领先的规模和发展速度。但由于对创意设计的运用较为生涩,且设计师的创意来源单一,创意转化困难,导致产品设计方式上多采用改良式的设计,多数企业的创新设计仍然不够理想。而此次在苏州举办创博会,给苏州的创意设计师们提供了一座面向世界的交流、探讨、合作的平台,对于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大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如何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地方文化资源,推动创意经济发展,也是地方政府和创意企业共同关注的课题。本届创博会上,来自“中国蚕丝被之乡”吴江区震泽镇的慈云、太湖雪、丝立方、山水、麻立坊等5家企业抱团参展。叠起来是一个精美的汽车靠垫,拉开来就是一条舒服的空调被;一个婴儿用的小蚕丝被,能在一眨眼工夫“一体转换”成睡袋、带帽子的披风、婴儿裹被等多种用品……5家参展企业分别根据各自特点,展示着用现代创意演绎的传统产品,也体现出苏州传统产业通过与创意产业融入,实现附加值提升的最新发展路径。

    创 意·七嘴八舌

    对文化领军人才要大力扶持

    ——上海工业设计协会常务副理事长、上海设计中心执行主任 王日华

    现在的文化创意产业,还是原创不够,仿照、克隆的多,很多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主题突出的不多,发展变味的也不少。但是创意产业蕴藏巨大潜力,以上海八号桥创意园区为例,税收已从起初的1500万增加到8000万。政府在其中要做的,还是完善服务体系,努力营造产业发展的氛围,比如成立知识产权联盟,免费为设计师、艺术家服务。另外,对文化产业领军人才必须大力扶持,文化人、艺术人往往思想很纯,一心一意搞创作,为了让他专心研究艺术,应该培育一批经纪人为他们包装、宣传,这实际上也就是宣传了当地的文化和优势。

    保护前先写好剧本

    ——上海市创意产业协会副会长 黄瀚泓

    改造这些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建筑,不能停留在地产的开发上,创意要先行,首先要明确定位,所有保护方案从一开始就必须是一个好的剧本。如今已成为上海“地标性建筑”的新天地,便是实践文化加商业理念的项目,一片石库门建筑群的外表保留了当年的砖墙、屋瓦、石库门,每座建筑内部又注入了大量的国际时尚元素与现代生活方式。

    深入细致的调研既是对“三古”资源的尊重,也是开发、利用能够成功的保障,很多人认为保护发展应该硬件先行,其实,硬件必须为软件服务,就比如房地产开发,在保护、利用的思路中,就只能是个载体,不能是最终的目的。

    文化是灵魂、旅游是载体、

    商业是基础

    ——上海田子坊投资咨询公司董事长 吴梅森

    2008年之前,田子坊弄堂房每25平方米的月租是500元,现在已涨到3.5万元,居民们可以拿房租去付新房子的首付了,有了这样的变化,居民们对老城区改造的理解和支持就成为有力的正能量。

    这种改变部分原因是遵守了“文化为灵魂、旅游为载体、商业为基础”的基本理念。位于上海卢湾区的田子坊,原名志成坊,较为完整地保留了石库门的建筑风格和生态方式。田子坊在改造过程中,没有寻找资本的支持,但我们坚持严格控制业态,并提出共建、共置、共享的保护发展理念,将商家直接带到居民家中谈价钱,让居民充分参与到老街的保护中来。

    把博物馆中独一无二的

    文化元素融入日用品中

    ——吴江博物馆副馆长 刘育钢

    这次来展会有很多收获。之前只是自己在摸索,很多想法都还不成熟,尤其是在市场营销方面很欠缺经验。而这次开展会我把所有的展台都细细看了一遍,吸收了一些新理念,以后将以市场为导向,把博物馆中独一无二的文化元素融入到日用品中,从而更加符合大众消费者的需要。